歡迎來到河北科技服務網!客服熱線:0311-88997987
2018年的第一篇評論,不談創新,也不談創業,而是來談一個非常俗,卻又是我們當今社會人人都在追求的東西:財富。
去年年底,在浙江杭州召開的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上,馬云的一席話再一次刷屏各大公眾號和自媒體平臺。馬云說:“我認為做的事情越多,擔當越多,麻煩越多,同時獲得的是間接的快樂感,而不是普通的快樂感。如果是普通的快樂感,一個月掙一兩百萬的人那是相當高興,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這個錢已經不是你的了,你沒法花了?!?/span>
這一席話讓我們重新對金錢的概念產生新認知。是真的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嗎?剛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剁手節交易額超100億元用時3分01秒。如此驚人的速度,難怪馬云能夠輕描淡寫地說出這句話。
創業的過程,也是積累財富的過程(這里包括對個人、對員工、對家人、對社會),財富越多,擔當就越多。
創業者最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努力創業賺錢,獲取合法財富
之前,著名90后創業者、陪我APP總裁兼CEO孫宇晨在新浪微博發表長文《關于五分鐘通向財富自由的一組問答》,集中闡述他對財富自由的看法,大張旗鼓地呼吁90后創業者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的“三不主義”。文章發表不到72小時,微博閱讀量已經突破1000萬,迅速成為11月最火爆財經事件,黃章晉ster、艾力酷艾英語、英國報姐、思想聚焦等大V紛紛轉發,引發了一場關于當代青年創業者金錢觀的大討論。
在文章中,孫宇晨指出:“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絕大多數國民對金錢缺乏敬畏與尊重。對金錢長期的妖魔化,使創業者對追求財富,成為利己主義者充滿道德恐懼。”身為90后創業者代表的他認為,“創業者最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勇敢地為世界付出,合法地獲取財富,無懼流言,更精致的利己,走向財富自由”。所以,他大聲地喊出了“創業者,向錢看,向前看”的口號,鼓勵新一代的年輕創業者努力追求財富自由。
2018年最新的一項調查也與孫宇晨的觀點不謀而合。2018年1月10日,福布斯與向上金服共同發布《2018中國新興中產階層財富白皮書》,報告顯示, 創業者“家庭年入百萬”比例最高;此外,新興中產階層家庭的資產結構呈現多元化,越來越青睞金融理財 產品,投資性房產占比在其資產配置中不再居高位。
從職業維度來看,在創業者這一職業人群中,家庭收入 100 萬以上的人數達到 17.26%。這一占比數據, 在所有職業中位列第一。自由職業者中,收入 100 萬以上群體占比 14.29%,位列第二?;ヂ摼W行業環境,與“大眾創業” 的市場氣氛,給新興中產階層提供了創業與致富機遇。創業者的財富收入,以較快速度上升。
西方國家也有創業失敗,但我們的創業者明顯壓力更大
然而,創業成功且能賺到錢的畢竟是少數,失敗才是普遍存在的。
最近,茅侃侃因破產而自殺事件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創業者健康狀況的擔憂和討論。之所以說是“又一次”, 是因為類似的例子在過去幾年里并不少見。隨手一查,會發現這份名單還包括了江民殺毒軟件創始人王江民、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以及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等。
一切的不幸,于某種程度上其實反映出:超負荷的財務壓力,包括創業者以及為創業者工作的員工們,在我們國家已趨近成為一種“非罕見”(不敢說是常見)現象。中小企業日漸繁重的經營成本,以及在初創時期無法短時間實現財務累積等原因,是導致了創業者以及團隊捉襟見肘的主要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國家,以俄羅斯為例,地緣政治、歐美制裁、匯率波動、經濟危機下的宏觀經濟大環境已經嚴重削弱了俄羅斯創業者的發展空間,再加上賦稅過重、行政貪腐、海關低效、暗箱招標、不公平競爭更是將創業者逼得喘不過氣?!度蛉A語廣播網》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表示,當創業的激情被現實澆滅,俄羅斯公眾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僅去年這一年,在俄羅斯稅務機關注銷關閉的企業就超過50萬家。其中除了初創公司,還包括一些已成立多年、曾有過光輝業績的知名大企業。正如俄羅斯人口中的諺語“莫斯科從不相信眼淚”。對于創業者的是非與成敗,社會的寬容和理解壓根并不重要。因為只有市場才能更好地配置資源,沒有適應市場,作出錯誤決策的創業者就應該承擔損失。
在崇拜英雄主義的俄羅斯民族看來,固然堅持獨立思考,敢作敢當的是英雄。但是在市場環境中,如果不能及時止損,順應市場方向,最后還死撐失敗到傾家蕩產,甚至還要向社會討要寬容理解的創業者無疑是可悲和可憐的。在俄羅斯的特色創業文化中,一向強調風險在前。俄羅斯創業者信奉一條俗語,“七次測量,一次下刀”,創業之初的任何決策必須要三思而后行。在沒有大概率勝利的情況下,最好靜待時機。目前俄羅斯除了推出一些鼓勵創新的稅收政策之外,還并沒有建立可以緩解創業失敗者退出焦慮的保障機制。因為畢竟失業保險和企業的轉讓、并購、清算、破產等法律早已頒布多年。政府只要做好基礎的公共服務,其它的交給市場就好。
同樣在硅谷,盡管年收入不足3萬美金的美國家庭不在少數、努力拼搏但創業仍舊失敗的硅谷青年大有人在……我們卻很少聽說某個美國創業者因為“太拼”而突然猝死的消息,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絕對沒到成為一種社會“非罕見”現象的高度,為什么?
社會制度是一個原因,輿論環境也是一個原因,硅谷創業投資及孵化更完善成熟或許是最重要的原因,對“創業成功”的價值觀認定更是一個主要原因。
都說創業者英年早逝是被資本“逼死”的
我們都知道,風險資本一旦進入公司,那就會提出各種階段性的目標和嚴苛的要求。而為了完成這些目標,創業者和早期員工不得不沒日沒夜的趕工,最后就意外把自己給“過勞死”了。
這其實反映出一個問題,即:我們的風投資本市場還很幼稚,處于發展的萌芽期,相關的配套保障法律則更是毫無墨跡可循。
不要以為拿到風投的創業公司都是“有錢的主”,那些錢既不屬于創業者們,也不完全的屬于為創業者打工的早期員工。錢,在早期投資人眼里是給創業公司用以購買創業所必須的設備、招聘人才以及進行產品推廣所用,而招聘人才又往往因為風險管控(擔心過度揮霍)的考慮,不允許開出過高的薪資(通常低于市場平均行情),甚至一些創始人為了節流,還不得不高調宣布“領零元工資”的決定(不是因為創始人偉大)。
而我們還知道,除了極少數特別厲害的項目,多數創業在初期都必然是虧損的。因此幾百萬、上千萬都可能在幾年里因為采購和人員擴充等種種原因而瞬間燒光,屆時創始人又不得不四處“乞討”,并寄望有新的投資人來接盤,以讓公司有錢繼續燒下去……直到——要么實現盈利,要么被大公司收購,要么無奈破產。
在如此的循環和壓力下,創業者能拿出傲氣和骨氣,不為資本所累,始終堅持自己創業初衷和理想的,幾乎寥寥無幾,就更不要談“生活品質”的問題了。
創業者向“錢”看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說創業不是為了賺錢,那肯定是假的。
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筆者想先強調應該拋棄“非黑即白”的思維,無論對錯的看待。
只能說,也許我們的社會競爭太大,人太多,發展太快,貧富太懸殊,以及我們常用發達國家標準來看一個正在發展的社會所呈現的社會問題等,因此我們對于“成功”的理解更趨向用“金錢”來衡量。
在此價值取向前提下,我們的創業也多是從——
創業者創業,優先考慮的是產品市場覆蓋率有多大,為此甚至不惜通過公關公司購買“僵尸粉”刷流量等,以“充實”自己的價值,從而拿到更高的投資……整個創業過程,發自內心從產品本身出發,以解決市場痛點為目的,真真正正想把心中產品做出來的考慮,有多少?有哪幾家?(當然不是沒有,其實沒有違背創業初衷的很多都能成功)
創業投資者,對技術本身的理解和價值把握趨近為零(相比之下,硅谷的風投人很多都是技術背景出身的大牛),于是出現一個特別明顯的現象:某個新概念一炒作,風投就一窩蜂跟進,結果留下一堆爛尾樓,團購、VR、O2O的案例就不多說了。也因為對技術本身的理解不夠,投資人只懂得“看結果”,也就是步步緊逼創始人把PPT上面憧憬的功能做出來,并時刻以“斷奶”相逼。
相比之下,美國Facebook用來漫長的7年來做鋪墊,中間多次有投資人要求進行全球化業務擴張,但都被拒絕了,扎克伯格堅持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做,甚至到了今天還傳出有大股東起訴Facebook,要求趕創始人出董事會的消息,而扎克伯格始終堅持自己的路線沒有動搖……這樣的故事還有微軟和谷歌,以及喬布斯等。其實國內也有幾家,就不點名了。
融資困難,也不委曲求全、不放棄創業理想的,才是創業的真正本質。在這一點的認識上,不是歐美教育做得好,而是他們發展早,市場逐漸理解到——只有這樣,創業成功的幾率才更大,所以為了配合成功,資本市場也逐漸完善,不再以“逼迫”和“壓榨”創始人為衡量階段性任務是否完成的標準。
市場不相信眼淚,創業談何容易,僅靠激情和僥幸是遠遠不夠的。過去的2017,在商業規律無情的碾壓下,不少創業者紛紛倒下,哀鴻遍野,近乎慘烈,很多人因此而生活艱難,創業成了九死一生的人生抉擇。
然而,創業的快樂無事能及。因此,創業者是和平年代最可愛的人;因為,創業家才是城市拯救者。
公眾號
客服一
客服二
Copyright?河北科小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河北科技服務公司 工商營業執照 站長統計冀ICP備18013620號-1